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1、按比例分配评课优缺点如下:优点: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2、教师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把180块巧克力按班级人数的比分给三个班”就是把180按35:31:24进行分配。这道题还是解答练习十四第8题的平台。课后反思: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比例的应用就是用有关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大体有三部分内容。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按比例分配。已知各数之间的比或比例及这些数的和(差),求这些数;正、反比例应用题。要点是弄清谁与谁成比例,成何种比例,然后结合分数列式计算或列方程式解
4、浓度问题人教版六年级学的。在小学六年级时候,不叫浓度问题叫作百分数应用题。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一种。在六年级的数学中见到的大多数是糖水和盐水的百分数问题,此外也有配制农药的那种按比例分配的题目实际上就是浓度的应用题。
5、在确定分配比例和对象后,需要进行实际的分配操作。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和技巧。首先是要确保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在分配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比如每个人的贡献、工作量、能力等等,不能出现不公平的现象。按比分配的意义在于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益的公平分配。
6、使学生明确按比例分配是比的应用,又是“平均分”的发展,明确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并能应用这一直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以及自学能力,促进能力的发展。
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爷爷比李萍多51岁,多51岁就是多3份,那么,就可以求出一份的数量 51/3=17岁。前面讲了,李萍是占了一份,那我们又求出了一份是17岁,说明这时,李萍是17岁。那么,就很容易求出爷爷的年龄:17*4=68岁 懂了吗?不懂也不要紧,因为这种解题方法是六年级学的:按比例分配。
析:这道题只从分数应用题的关系去寻求解题的方法,就十分困难。如果转化题中的数量关系,把“已知桃树棵数的2/5等于李树棵数的3/4”转化成桃树棵数与李树棵数的比,这道题就变成了容易解答的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让学生经历自己解决并交流按比例分配简单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方法。 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题型的特征和一般解题方法。 按比例分配的基本问题,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按比例分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怎样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不同解法
1、如学习人教版第11册《按比例分配》时,为了能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主动解决新问题就可采用转化策略,如右图。
2、同时在比较中使学生认识到解决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关键。打破了学生解题的模式,因此做每一道题目的时候,都必须认认真真地思考,分析。真真正正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3、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学生自学探究水平肯定会迅速提高。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学校四(二)班有男同学32人,女同学24人。
4、注意应用题一题多种解法的训练。不同的解题方法的解题思路不同,系统地进行这类训练,就能增强学生灵活选择解题方法的能力,激发学生联想、推测、创新,拓宽解题思路,全方位分析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理解能力是学生解应用题的一个基本条件。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
/(2+6)=30(公顷)先将这块土地平均分成8份,每份30公顷。玉米占总共的2份:30X2=60(公顷)西红柿占总共的6份:30X6=180(公顷)132/(3+4+5)=11(本)先将全部的书本分成12份,每份11本。
+2+3=6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1806=30.一共6分,一份是30二分是2×30.三分是3×30=90.在三角形中,有一个叫是90度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如果花8×6×5=240分钟,甲可以制造5×6=30个,乙可以制造5×8=40个,丙可以制造6×8=48个。30+40+48=118个。甲做30/11乙做40/11丙做48/11甲分配1180×30/118=300个。
简析如下:第一题:实质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可以假设乙与甲种的零件“同样多”,那么甲、乙、丙三种零件共1280-80=1200(只),它们比是3:2:3。
按比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算数方法
按比分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下:份数法 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之比,先求出总份数,然后求出每份的数量(总数量÷总份数=每份的数量),再求出各部分对应的具体数量(每份的数量x各部分对应的份数=各部分的数量),即把问题转化为整数的“归一问题”来解决。
按比分配应用题的2种解题思路——平均分法、转化法 例1:学校购进360本新书,按照3:4:5的比分配给六年级,请问每个年级分别分到多少本?思路一:平均分法。总数是360本,按照3:4:5的比分配,可以看做六年级分别得到3份、4份、5份。
方法:根据“平均数×份数=总数”,计算出总量,再按基本题的方法解
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如下:按比例分配必须具有两个条件才能进分配。一是分配的总数施荡番;二是分配的比。这个比可以是人数比,也可以是面积比,还可以是投资的比等等。这里的分配总数是这些比所代表的实沟珠际数量的总和。
列方程解应用题步骤:实际问题(审题,弄清所有已知和末知条件及数量关系)。设末知数(一般直接设,有时间接设),并用设的末知数的代数式表示所有的末知量。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并求出其它的末知条件。检验(检验是否是原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作
将一个总量按照一定的比分成若干个分量,叫做按比例分配。解题时,确定分配总量和分配的比是关键。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是,将已知整数比或者分率比变为按份数分配,把比的各项相加得到总份数,各项和总分数的额比就是各个分量在总量中所占的份数,由此可以求得各个分量。
如何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
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如下:按比例分配必须具有两个条件才能进分配。一是分配的总数施荡番;二是分配的比。这个比可以是人数比,也可以是面积比,还可以是投资的比等等。这里的分配总数是这些比所代表的实沟珠际数量的总和。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这类应用题的特点是将一个量按一定的比例分成两部分或几部分,求各部分的数。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唯一间题。正、反比例应用题 解决这类应用题,关键是判断问题中两个相关量是成正比还是成反比。
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是,将已知整数比或者分率比变为按份数分配,把比的各项相加得到总份数,各项和总分数的额比就是各个分量在总量中所占的份数,由此可以求得各个分量。
有两种想法,第一种是按份数想。比如,盐和水的比是1:5,共有盐水180g,求盐和水分别多少,就可以先求盐和水一共有1+5=6份,六份是180,一份就是180/6=30g,盐有1份,就是30*5=150g,水有30*5=150g。第二种是分数。
按比例分配:56×1/(1+7)= 7(人) 56×7/(1+7)= 49(人)接着把每条船上有1名救生员和7名游客,改为每条船上,救生员与游客的人数比是1:7 让学生试算,期间让学生经历: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 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先按权重去整分配给前两个,最后一个用总数减一下前两个的合计就行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